Friday, August 18, 2000

F-行人步道

行人步道似乎沒有什麼,但卻對行人關係密切。你對台北的行人步道滿意嗎?打從心裡我就十分不滿意。雖然陳水扁市長來到台北,但他對人行道還是依樣畫葫蘆,耍不出新的花樣。只是浪費納稅人的錢,把舊行道磚換上新的,如此而已。其品質一樣差,下雨時,不是磚底下的積水跳出來,濺髒了褲管,就是積水不退。

走在阿姆斯特丹的人行道上時,絕對不會有上述的情形,即使下過很大的雨,你仍可大步地走,也可以大膽地跳,不會有水濺到你的褲管,而且它也仍然不動如山,不會因你的作弄而移動分毫;但是你若駐足觀察,你甚至可以從人行道磚的縫邊嗅得到大地呼吸的聲音!

我暫住阿姆斯特丹的家附近,最近貼佈告,說要更換人行道路面,請不要在附近停車。這雖然造成了我很大的不便,但卻不意讓我發覺到人行道的秘密。

實際上,附近的人行道還是很完好,只是年代久了需要更換而已。那一天,我看到一些工人,每人拿一隻尖尖的鉤子,將原排列整齊的地磚一片一片鉤上來,然後又整整齊齊地疊成一堆,以便運走。就這麼容易,迅速又確實,他們怎麼做的?我仔細看了一下,地磚與地磚之間,根本沒有任何水泥,只是相互靠著而已,藏在地磚底下是沙,不折不扣的沙!用腳一踢,就完全鬆開來了。

原來阿姆斯特丹的人行道是疊在沙上的!不用一點水泥,不用任何高深的技術,就產生一個穩定的人行道。難道荷蘭人不懂得聖經上的警告:不要把房子建在沙攤上嗎?我想荷蘭人應該懂得這句話的,不然他們也不會將房子建在木樁上,從而建造阿姆斯特丹市。

用沙當基底變成堅固的路面,學理上也有脈絡可循。油壓系統就是利用油在密閉的空間裡傳遞很大的力量,就是一個例子。人行道只要將兩側的隔島做得精密,再將細沙整平,就可舖成一個漂亮的路面,不必使用任何混凝土,更不需要工資昂貴的泥水工。這種路面,下雨時,水可經由磚縫往下滲透,不但涵養地下水,而且防止雨水沖刷,一舉多得。

他們所使用的磚是水泥磚,我猜想是具有透氣性的功能。其尺寸約為25公分見方,厚度約為2.5公分,完全是規格化的產品。隔島為定型的水泥塊,其寬度約15公分,長度約一米,兩端有凹凸槽,可以密接。需要彎度時,也有轉彎用的規格,但長度較短。事實上,這些規格品台灣也有,只是我們的品質常在偷工減料當中被犧牲了。

施工時,先將隔島擺好,然後將沙倒入。舖磚時需要兩個人,一個人拿平鏟,將沙弄平;另一人將地磚排放整齊,使縫隙減小,然後手拿著一隻大的軟槌子,在舖平的磚上略為敲打,就告完成。就這麼簡單,不必等待時間,行人立即可以使用!而且行人就像那隻軟槌子,愈走會使路面愈穩固。 他們有許多路面,行車不多的地方,也採用這種施工法。使用的材料是一般建屋用水泥磚,底下舖細沙,橫向豎起來,構成人字形,路面更為堅固耐用,百年不壞。

今天,我們很多人行道均用水泥封密,所有水均跑到下水道去,造成更多的問題。而施工若不良,甚至偷工減料時,水泥固定不了磚,就會變成蹺蹺板。在施工中,有人甚至將剩餘的混凝土丟入行道樹的坑,造成行道樹無法發根,這又是一種後遺症。我們不是有很多的海沙屋困擾嗎?為什麼不將海沙拿來墊在行道磚裡面,過幾年之後,等海沙變成「行道沙」,鹽分去除,又可回復為建築材料?